“敢打硬仗”创奇迹,“西飞逐梦”踏新程,中国建材集团西宁万吨碳纤维基地正式投产-皇冠电脑版网址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10日 09时37分16秒  信息来源:中国纺织报  

每年长达三四个月的漫长寒冷期,冬天气温最低时达零下20多度,约2600米的高原海拔,仅仅两年多年前的2019年5月,群山环绕的这里还只是一片光秃秃的荒凉之地。

而如今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现代化的办公楼、一排排整齐排列的各类颇具工业感的输送管道、国产化装备轰隆隆运转的热气腾腾的纺丝车间和大规模化碳化车间......

仅仅用了两年多时间,一群内心坚定的建设者肩负重任、不分昼夜、“敢打硬仗”,在这片高原上建立起了一个“现代化、高品质、低成本、更大规模”的万吨碳纤维生产基地,创造了“中国速度”,也创造了全球范围内在高原上建成大规模、高质量碳纤维生产基地的“奇迹”。

创造这一“奇迹”的,正是中国建材集团旗下的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复神鹰”)。

9月8日,中国建材集团西宁万吨碳纤维基地投产大会在位于青海省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河工业园的中复神鹰碳纤维西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鹰西宁公司”)厂区举行。

青海省委常委、西宁市委书记、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陈瑞峰,青海省委常委、副省长王黎明,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司长卢卫生,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党委书记阎晓峰,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陈新伟,中国建材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魏如山,西宁市委副书记、市长、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孔令栋,中国复合材料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标,中复神鹰董事长张国良、总经理刘芳等参加了投产仪式。

“经过两年多的奋力拼搏,我们欣喜地迎来了项目的顺利建成投产,用超快的神鹰速度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碳纤维生产基地。”张国良在投产仪式上颇为感慨地说。

万吨碳纤维项目

集先进技术于一身

“厂区四面环山,现在满山都是葱绿,山峦起伏,像一群奔马。远处可见雪山,像一座座女神,在湛蓝的天空下分外妖娆。这里是2600米的高原,空气只有海平面的70%~80%。这里就是青海甘河滩、祁连山深处。从山上流下来的溪流,在这里汇成一条小河——甘河。在这片甘河滩上,聚集了一群项目建设者,他们不怕高原缺氧,不惧零下20多摄氏度的极寒,一直奋斗在这里,用了短短两年多时间,在这里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碳纤维生产基地。我们西宁公司的碳纤维做得很好,欢迎大家到来。”在投产仪式举行之前,张国良用一大段颇具诗情画意的语言,向大家真诚地发出邀请。

中国建材集团西宁万吨碳纤维生产基地自2019年5月启动建设,总占地500亩,总投资20.58亿元。

2019年5月13日,当《中国纺织报》记者首次踏上这片土地,放眼望过去,就是一片荒地,只有一排排挖掘机整装待发,预示着这里将要热火朝天地建起一个大项目。而现在,当《中国纺织报》记者再次踏上这片土地,不得不为眼前的工厂所感慨。

记者在现场采访中了解到,项目均采用国际领先的干喷湿纺技术,已经形成了高速、稳定的纺丝能力;项目当前已具备满产运行条件,产品性能稳定,品质优异。

张国良介绍:“神鹰西宁公司是中复神鹰的全资子公司,项目设计年产高性能碳纤维1万吨。在技术方面,项目实现了更高纺丝速度的产业化生产线设计,将引领我国高性能碳纤维行业的制备技术更上一层楼;也进一步缩小了我国碳纤维行业与日本东丽的差距,在技术上使我国碳纤维逐步达到与国际巨头‘并跑’的状态。该项目的生产设备基本实现国产化替代,同时,公司实现精细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生产,碳纤维质量达到国内领先,生产设计理念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们在高原上建设这样大规模的产业化项目,在国际上完全没有可参考的东西,完全要靠自己研究、设计。”张国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西宁项目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我把它定义为‘第三代碳纤维制备技术’。西宁项目并不是连云港生产线的简单复制,而是瞄准‘高品质、低成本、更大规模化’的目标来建设。西宁项目当前运用的大规模系统集成技术、大规模全控制系统信息化和智能化等技术,都是最先进的。”

据介绍,中国建材集团在碳纤维研发制造方面已经深耕了10余年,实现了高端碳纤维成套技术自主可控,荣获了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复神鹰的碳纤维产品当前已经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新能源、基建等领域。随着西宁万吨碳纤维项目投产,标志着中国建材集团在高端碳纤维市场布局中迈出了重要一步,也意味着中复神鹰的碳纤维年产能突破了1万吨。

周育先指出,西宁万吨碳纤维生产基地是中复神鹰创新攻坚的又一硕果。项目采用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干喷湿纺技术,实现设备高度国产化,在生产线技术水平、规模布局、单线产能、产品质量等方面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该基地的建成投产,是中国建材集团科技创新的重要成果、新材料业务快速成长的重要见证。

张国良表示,西宁碳纤维万吨项目的建设,是公司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公司做大做强碳纤维产业,加快公司技术创新的重大战略举措。项目的建成投产,掀开了中复神鹰碳纤维发展史上的新篇章,标志着中复神鹰的发展迈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也将引领和推动我国碳纤维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全面实现中复神鹰又好又快地发展。

标志着国产碳纤维

迈入产业化新时代

碳纤维是重要的战略性新材料,对推动我国科技创新、突破“卡脖子”封锁、支撑产业升级、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建材集团西宁万吨碳纤维基地建成投产,不仅对中国建材集团、对中复神鹰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国产碳纤维产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高质量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尤其是在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全球碳纤维强国日本和美国对出口至中国市场的碳纤维加强管控的大背景下,对于加速实现我国关键领域需要的高性能碳纤维材料的自主供给,也具有重大意义。

卢卫生表示,碳纤维作为战略性材料,对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维护产业链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发改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通过制定、实施产业政策,修订、调整产业目录,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我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发展。相关企业主动作为,在发展中勇挑重担、勇于创新,加强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自主研发,着力推动碳纤维产业技术升级,走出了一条“碳纤维国产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道路。

“本次中国建材集团西宁万吨碳纤维基地投产,将是我国高性能碳纤维打破国外垄断,实现自主可控的关键一步,将对保障我国碳纤维供应,促进产业链和供应链循环,进一步实现效益驱动产业链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中国建材集团要进一步发挥产业规模优势和产业体系优势,牢牢抓住战略机遇,加大研发投入,强化科技攻关,力争突破更多技术,研发制造出更多前沿产品,推动产业链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努力将西宁碳纤维基地打造成世界一流的碳纤维生产基地。”卢卫生说。

周育先表示,中国建材集团坚持战略理性和经济理性的平衡统一,紧盯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任务,强化科技创新,着力于突破新材料产业链 “卡脖子”技术。“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建材集团将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作用,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发展,积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构建优质产业生态。

孔令栋指出,碳纤维基地的建成,为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加快推进“五个示范省”建设和青海省工业经济转型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西宁将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不断拓展新的合作空间,助力中复神鹰的更大发展。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建材集团西宁万吨碳纤维生产基地建成投产,我国也真正诞生了属于自己的万吨级体量的大规模产业化研发、生产企业。

可以说,在国产碳纤维产业近20年的快速产业化推进历程中,这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我国碳纤维在产业化进程中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更大规模、低成本、高品质”制造技术,从此跃上了新的大台阶。

“这是我国碳纤维产业蓬勃发展的‘里程碑’事件,标志着国产碳纤维迈入产业化新时代。”周育先进一步指出,“中复神鹰要再接再厉,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创新驱动、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产业体系,努力把西宁基地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碳纤维生产基地。”

“中复神鹰将始终保持清醒和坚定,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闯关夺隘,以‘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笃信实干。我们将继续矢志不渝地为国家发展而奋斗,奋力抢占碳纤维领域的制高点,为引领国产碳纤维的高质量发展开拓新局面,在国产碳纤维的创新之路上创造出更大成绩。”张国良说。

(西宁万吨碳纤维生产基地在建设过程中攻克了哪些装备难题、工艺难关?该项目的典型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对于国产碳纤维的产业化技术引领,体现在哪些方面?项目在高原地区漫长冬季里寒冷条件下施工,确保项目进度,又攻克了哪些难关?在项目建设的两年多时间里,一群建设者又上演了怎样的感人故事?后续,《中国纺织报》将推出“揭秘西宁万吨碳纤维项目”相关报道,敬请关注。)

[]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