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峰接受中国冶金报社全国两会《会外云连线》采访-皇冠电脑版网址
记者:解决铁矿石资源保障问题,需改善铁素资源来源结构,一是推进国内铁矿开发,二是加大废钢利用力度,三是布局海外矿业。您认为,这三条路径,目前最适合先进行的是哪条?为什么?
杨海峰:我认为,“基石计划”的3个措施都很重要,也都很迫切,但相对而言,目前最适合、效果最快的应该是加大废钢利用力度。
因为国内矿开发所需的探矿、审批等环节耗时长,且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收益慢,海外矿业受所在国政策影响大,再加上疫情、长距离运输成本等不确定性因素,经营风险大,也要经历漫长的法律、资产尽调和商务谈判过程。而废钢资源丰富,利用废钢冶炼技术相对成熟,且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完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等环保产业支持政策,推进钢铁等行业的节能降碳”。在这种情况下,加大废钢利用力度势在必行。
当然,目前在废钢利用上也存在一些难题,新发布的《关于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政策的公告》对废钢行业发展影响很大。一是此前各地方为鼓励废钢行业发展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被明令禁止。二是明确废钢综合利用企业没有进项发票的不得享受退税。由此产生两个问题,即“税收洼地”能否真正得到限制?简易计税的回收企业所得税如何核定?仍有待进一步明确。
记者:在推进国内重点铁矿山资源开发上,目前我们面临哪些困难?您认为解决这些困难该从哪些方面下功夫?《指导意见》特别提到要建立铁矿产能储备和矿产地储备制度,您认为这一制度该如何落实?
杨海峰:在推进国内铁矿山资源开发上,我认为面临4点困难:一是国内铁矿石资源开发积极性较低。二是选矿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三是我国铁矿资源禀赋呈现“贫、杂、细”“小、广、深”的特点,造成了铁矿企业分布呈现“多、小、散、乱”结构。这种结构布局,决定了其利用难度大、环境扰动大、安全生产压力大。四是矿山投资回报周期长,且面临铁矿石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
解决这些困难需要从勘探、技术、装备、人才储备、税负、产业规划、产业政策等方面做好支持,加大国产矿开发投资力度,加快淘汰铁矿行业落后产能,整合改造提升优势矿山竞争力,进一步提高铁矿开发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和利用率,集中优势力量做好矿山的绿色开发和安全管理,建设一批大型现代矿山,不断扩大有效供给,提升其与钢铁行业发展的匹配度。
现阶段,陕钢在联合国内4家科研院校攻关低品位菱铁矿采选技术,实现低成本开采,提高内部企业铁矿石自给率,力争早日发挥出陕钢菱铁矿资源储备优势。希望国家对相关政策及技术团队给予支持。
落实铁矿产能储备和矿产地储备制度,国家应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鼓励矿山企业、用矿企业或地方政府加强储备,既保障资源供应,又助力矿山企业脱困。现阶段,陕钢正与宁波港口集团积极推动长江沿线江陵铁矿石分储基地的规划与建设,实现进口矿资源前置至中部地区。希望国家在推进进口矿储备方面充分考虑内陆企业,考虑在长江沿线建立分储基地,并给予相关政策支持。
记者:《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钢铁工业利用废钢资源量达到3亿吨以上。您如何看待这一发展目标?您认为该如何进一步完善国内废钢资源回收、加工、配送及流通体系?
杨海峰:《指导意见》指出钢铁工业利用废钢资源量达到3亿吨以上,我对此充满信心。相信随着废钢使用量的增加和铁矿石生产逐渐稳定,我国铁素资源供给结构将进一步优化。目前,陕钢建设有宝鸡、韩城、汉中3个废钢回收、加工、配送示范基地,资源掌控量达到300万吨,到“十四五”末将达到1000万吨。废钢资源的全流程体系建设,一方面要完善资源回收渠道,引导生产企业建立逆向物流回收体系;另一方面要引导钢铁企业建立、完善自身废钢回收体系,或与当地大型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企业合作,使废钢行业走向规模化、产业化。同时,相关部门更要完善行业规范化引导,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技术工艺革新,推进钢铁行业从“长流程”向“短流程”平稳置换,从而加快推进废钢资源的全过程体系建设及完善。
记者:目前,国家正鼓励企业开展港口混矿业务,据您了解,目前这方面进展如何?您认为它对保障资源安全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杨海峰:近年来,我国有多家港口企业先后与国际矿业巨头开展混矿业务,主要集中在大连港、青岛港、烟台港、宁波舟山港、湛江港等。2021年,沿海港口混配矿规模大约为1亿吨,中转到日韩等国家的混配矿量大约为2000万吨,其中鼠浪湖中转码头全年全港实现保税混配矿量为1750万吨,混矿量居全国第一。从趋势来看,港口混矿的规模在不断扩大。
在此过程中,陕钢也与矿山港口的混矿建立了直供合作关系,直接从日照港、连云港、宁波鼠浪湖港采购淡水河谷的brbf资源,年采购量在300万吨左右,占陕钢进口总量的20%,大幅缩短了从巴西直发的到货周期。
虽然港口混料业务适应了中国钢铁产业的需要,给港口带来增值业务,也对稳定外贸进口铁矿石市场发挥了一定作用,提高了港口竞争力。但是,由于混矿中心的主导者主要还是国际铁矿石巨头和港口方,下游用户的集中度依旧分散,并没有改变定价权依旧掌控在别人手中的处境。
记者:《指导意见》提出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立稳定可靠的多元化原料供应体系。目前贵公司或我国在国际化资源合作方面有哪些新的进展?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该如何克服?
杨海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是钢企应对风险、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所在。陕钢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双向融合,先后成立陕钢进出口公司、陕钢铜川进出口公司,其目的在于建立国际铁矿石、焦煤、再生钢铁等多元化原料供应体系。
现阶段,陕钢在国际市场上的进口矿采购运营模式相对成熟,年采购体量在1500万吨左右,主要存在的问题依然是采购成本居高不下,话语权较低。后期,陕钢计划重点在再生钢铁资源进口方面提前布局,通过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掌握一定数量废钢资源。